退火,是將耐候鋼發銹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,保持足夠的時間,然后以適當的速度冷卻的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。退火熱處理可以分為*退火、不*退火和去應力退火。退火材料的力學性能可以用拉伸試驗來檢測,也可以用硬度試驗來檢測。許多耐候鋼發銹都是以退火熱處理狀態供貨的,耐候鋼發銹硬度檢測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計,測試HRB硬度,對于較薄的鋼板、鋼帶以及薄壁鋼管,可以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計,檢測HRT硬度。
耐候鋼發銹常用的退火工藝如下:
1、*退火。用以細化中、低碳鋼經鑄造、鍛壓和焊接后出現的力學性能不佳的粗大過熱組織。將耐候鋼發銹加熱到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溫度以上30~50℃,保溫一段時間,然后隨爐緩慢冷卻,在冷卻過程中奧氏體再次發生轉變,即可使鋼的組織變細。
2、球化退火。用以降低工具鋼和軸承鋼鍛壓后的偏高硬度。將耐候鋼發銹加熱到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上20~60℃,保溫后緩慢冷卻,在冷卻過程中珠光體中的片層狀滲碳體變為球狀,從而降低了硬度。
3、等溫退火。用以降低某些鎳、鉻含量較高的合金結構鋼的高硬度,以進行切削加工。一般先以較快速度冷卻到奧氏體最不穩定的溫度,保溫適當時間,奧氏體轉變為托氏體或索氏體,硬度即可降低。
4、再結晶退火。用以消除金屬線材、耐候鋼發銹在冷拔、冷軋過程中的硬化現象(硬度升高、塑性下降)。加熱溫度一般為鋼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下50~180℃,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應使金屬軟化。
5、石墨化退火。用以使含有大量滲碳體的鑄鐵變成塑性良好的可鍛鑄鐵。工藝操作是將鑄件加熱到950℃左右,保溫一定時間后適當冷卻,使滲碳體分解形成團絮狀石墨。
6、擴散退火。用以使合金鑄件化學成分均勻化,提高其使用性能。方法是在不發生熔化的前提下,將鑄件加熱到盡可能高的溫度,并長時間保溫,待合金中各種元素擴散趨于均勻分布后緩冷。
7、去應力退火。用以消除耐候鋼發銹和焊接件的內應力。對于鋼鐵制品加熱后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下100~300℃,保溫后在空氣中冷卻,即可消除內應力
耐候鋼發銹退火的目的在于:
1、改善或消除耐候鋼發銹在鑄造、鍛壓、軋制和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余應力,防止工件變形、開裂。
2、軟化工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。
3、細化晶粒,改善組織以提高工件的機械性能。
4、為最終熱處理(淬火、回火)作好組織準備。